文/商报记者 杨广宏 想像一下,如果某天清晨醒来,电台主持人正在通报路况信息:中河高架从今日起全线停止通行。那将是何等令人惆怅的时刻:自驾车通勤族不再能每日准时上班,大妈大伯们不再能每日买到最新鲜便宜的菜……
也许在这样的时刻,我们才会发现一条交通动脉之于城市的伟大意义。城市学家罗伯特·菲什曼(Robert Fishman)认为,“在新兴城市中距离是用时间来衡量的,而不是用街区或英里。”这一理论,正是基于像中河高架这样的城市快速交通的出现。它不仅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生活节奏,而且也彻底改变了杭州人对于城市的概念。 例如,大关以北或复兴以南,在10多年前似乎还是城中遥不可及的角落,现在却是心理距离上与市中心极为接近的地方。像赞成·美树这样受惠于中河高架的新兴住区,人们也不再用“拱宸桥以北”或“距武林门15公里”来定义,而习惯于这样表述:7分钟可到达欧尚超市,20分钟可到达武林广场。 仿佛是历史有意让我们体验一种并置的趣味。从赞成·美树向东约700米,便是昔日杭州城的主动脉——运河。就像今天的杭城不可一日无中河高架,古代的杭州也不可一日无运河。元祐四年(1089),杭州城内运河浅涸,导致舟船不通,结果“谷米薪刍,亦缘此暴贵”,直到苏轼疏浚运河,才得以发送。至今,这一带仍是舟筏鳞集、仓廪成行的繁忙景象,只是随着运河新城的启动,它不再承担城市交通主干道的功能,而即将成为一个集旅游、商贸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12.37平方公里的新城。 人们希望这里可以成为又一个阿姆斯特丹东港码头(Eastern Dockland),古老的仓库与码头可以变成城中最富时尚感的社区。与运河新城仅一路之隔的赞成·美树,也心有灵犀地早早摆出了拗造型。Art Deco风格建筑、英式古典园林,还有“内建筑”打造的后现代风格样板房,这些极为时髦的居住元素,似乎是向5年后的运河新城遥送的一个深情眼神。 未来城市最动感的住区也许就将诞生于此:运河滨水区铺开最时髦的生活,南北高架提供最快捷的交通。
|